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分析
作者:小叶汇编时间:2025-01-0731次
摘要: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应以产教融合为关键、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应遵循服务产业、产教融合的多元治理逻辑、行动导向的职业性评价逻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增值评价逻辑、数智化技术融入赋能的“五金”建设逻辑。未来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取向是:评价体系贯彻产教融合、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评价内容强化职业性和产出导向、评价方法趋向过程性和数字化、评价应用加强反馈性和诊断功能。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评价;价值逻辑;困境;职业性评价;产教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旨向,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版)第四十三条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强调“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当突出就业导向,把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引导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2]在这些法律和政策的指引下,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亟须探索以产教融合为关键、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相契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教师学生成长的综合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逻辑
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类型特色培养目标,以及职业教育的跨界、融合等属性,共同决定了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逻辑。服务产业、产教融合的多元治理逻辑成为职业教育评价的外在基本特征;职业教育教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增值评价逻辑贯穿其中的内在根本逻辑;职业教育评价必须围绕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和实施,遵循行动导向的职业性评价逻辑之类型特色逻辑;此外,职业教育评价将通过新兴数智化技术融入和赋能推动三教协同的创新逻辑,实现教学手段和评价工具的革新,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评价的整体质量。
1.外在基本逻辑:服务产业、产教融合的多元治理逻辑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外在基本逻辑,也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评价贯穿服务产业、产教融合理念,以多元主体评价为指挥棒,统合教育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第三方机构、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在多元治理框架下,行业企业参与能将评价标准对接产业和市场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训实操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实现学生精准就业。同时,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行业企业的技术前沿优势,提高学业评价的精准性,实现动态追踪评价。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多元数字技术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赋予各评价主体更多的参与机会。这不仅优化了评价主体的结构,也加速了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构建多元主体共商共治的评价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化与落地。
2.类型特色逻辑:行动导向的职业性评价逻辑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行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职业教育评价作为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其评价逻辑必须遵循类型特色逻辑,以职业性为核心特征,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导向。行动导向的职业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掌握,更加注重他们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行动能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职业性评价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考核,围绕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工作场所进行评价工具设计。技术技能认证评价方式不能局限于纸笔测试,要采用真操实做的评价方式,例如项目式评价、综合能力测试、情境化评价、档案袋评价等,直接地反映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的表现。在职教高考的内容设计中,需要以考核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构建覆盖工作任务型考题、情境模拟、技能操作等多元形式的考试操作体系。另一方面,中职阶段的职业性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的职业性升学,坚持职业性是实现职业教育升学和就业双功能的必要前提。职教高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评,还要提供发展性的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充实准备。通过职业性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将得到系统性提升。
3.内在根本逻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增值评价逻辑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评价从传统的结果导向逐步转向过程性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增值评价逻辑成为职业教育评价的内在根本逻辑。评价的目标不仅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更在于发掘教育潜在价值并进一步创造。教育评价范式经过了四代迭代发展,从测量取向—描述取向—判断取向—回应取向进行转变。在数智化背景下,借助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价成为一种新模式,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学习者的表现并且动态调整评价内容。这种方式在第四代评价范式的基础上更为强调个性化评价和持续性的反馈。自适应取向评价能根据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内容,并进行动态调整,这有利于鼓励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反复熟练操作技能,由浅入深,契合职业教育行动能力教学的底层逻辑。同时,在在线教育、职业培训和个性化学习平台中使用自适应取向评价更能为学习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支持,并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评价的可持续发展。
4.改革发展逻辑:数智化技术融入赋能的“五金”建设逻辑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智化技术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赋予全新动力,职业教育评价应该围绕“五金”建设(“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实训基地),将数智化技术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教师、教材、基地的评价中,推动评价主体、内容、方式方法的协同创新,实现综合评价改革,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在专业评价方面,通过大数据实时追踪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评估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塑造满足市场需求的“金”专业。在课程评价方面,数字化技术可监测和评估学生在技能习得中的学习进度、理解程度和参与程度,通过人机互动收集学生的实操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以构建对接岗位要求的“金”课程。在教师评价方面,系统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识别教师的教学表现、专业技能成长与职业发展潜力,为教师提供及时教学质量反馈和改进建议,促进培养具备精湛技艺、双师素质的“金”教师。在教材评价方面,大数据、区块链、AI等新兴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最新的学科发展、技能需求和行业需求,动态更新调整教材内容,保证教材与产业技术前沿对接,提高教材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以开发双元属性、形态多样的“金”教材。在实训基地评价层面,数智化技术可以实时追踪学生的实操过程,记录操作数据,全面分析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对真实工作场景实施效果进行多维评估,以打造环境真实、互动开放的“金”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评价的现存困境
1.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初步建立了政府为主体,行业企业、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持续深入管办评分离,政府在评价中的角色从主管向监管进行转变。但目前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仍不健全,评价实践落后于政策指导,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方面,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缺乏行业企业参与评价的互惠机制。另一方面,企业评价职能弱化,具体表现为企业没有参与职业院校评价的全过程、参与产教融合评价项目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评价标准与企业职业的用人标准尚未得到良好衔接等问题。
2.评价内容重投入轻产出
近年来,职业教育评价内容虽然逐步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多元的项目式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软技能考核,但在评价内容上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以及职业性评价不足的问题。在院校评价方面,督导评估内容往往聚焦学校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投入,对于职业教育产出和实际效果的评价指标设计较为薄弱。尤其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中,指标日趋突出以科研产出为主,此类倾向可能会对职业教育产生反噬作用,使职业院校逐步脱离实践性、跨界性等办学特色。此外,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学科、专业、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基准性评价标准。在专业评价上,评价的类型特征体现不足、难以准确反映产业和行业需求,同时也缺乏专业集群建设评价标准和进出动态评价机制。在教师评价中,评价指标功利化倾向严重,过于侧重科研绩效和竞赛奖项,忽视了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在学生发展评价方面,存在个性化评价不足、增值评价性应用效果不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评价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3.评价方式过程导向不足
近年来职业教育评价方法虽然有多元化趋势,但在方法选择、融合和应用方面还有待提升。从外部评价方法看,目前主要的院校评估主要采用的是撰写自评报告、填报数据表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例如入校调查、结构式观察、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方式。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更多关注学校整体层面,对课程和专业层面的深入评价不足。在内部评价方法上,学生评价方式也相对单一,缺少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职业能力测评存在过于注重纸笔测试,测试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少,且纸笔测试欠缺对实践能力的反映、能力模型在中职层次区分度不高等问题。
4.评价结果应用技术依赖与风险
职业教育评价由关注设计和实施层面到关注应用层面进行转变。然而,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动力内生性不足,大部分院校针对院校评估更多是应付性完成任务,评价结果并未真正用于诊断和改进办学或教学质量。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引入,职业教育评价越来越依赖数据和算法,过度依赖大数据指标可能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需求,也带来了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基于算法的评价工具在算法设计和数据训练时也存在一些隐匿偏见,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公平,进而影响学生的评价结果和教师期望。此外,由于各地区教育差异,不同院校的数字化水平处在不同阶段,这可能进一步扩大教育不平等,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先进地区与产业滞后地区职业教育的差距。
职业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
1.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贯彻产教融合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4]产教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关键路径,也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贯彻指向。在评价体系中,产教融合的体现不仅仅是对教育质量的考核,更包括对产业参与度、校企合作深度、工学结合效果的综合性评估。首先,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就是评价主体的跨界多元化。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师、学生、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参与的评价主体应根据其利益相关者予以确定,实现多元协同评价。其次,政策法律层面应进一步厘清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政府和第三方机构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的角色和分工,进一步确立并细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评价的互惠互利法规条文。最后,建议逐步下放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赋予行业组织和第三方评价机构更大的参与空间,发挥各省市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具体评价实施过程中,行业企业专家在专业评价中应起主导作用,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估专家在院校评价中应起主导作用。
2.职业教育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职业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应将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位置,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我国传统的评价模式更多是从测量、描述或是决策的角度出发,评价结果更多是信息呈现,对学生的需求关注不足,也就很难体现出以改进为主要导向的评价目标。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理念应积极吸收第四代评价理念,从过去以结果导向转向过程、结果并重的评价理念,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进性、增值性评价。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具体而言,首先,职业教育评价要紧扣学生在职业能力上的发展,尤其是在行动导向教学下的成长表现。其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理念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继续教育意识的培养。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可迁移的技能而非只关注具体技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能力。再次,评价不应限于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和软技能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职业教育评价关注的重点。最后,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评价范式,引入差异化的评价机制,制定能够反映每个学生学习进度、技能掌握和职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标准。
3.职业教育评价内容强化职业性、产出导向
未来职业教育评价内容应更加注重职业性和教育产出,积极回应各评价对象的现实关切。评价体系将逐步从传统的资源投入导向,转向关注教育效果和产出导向的评价模式。这种转变要求专业评价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加强类型特征,跨界协作制定能满足企业需求的评价标准。在教师评价方面,要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弱化科研绩效和竞赛奖项指标权重,重点考查教师教学质量、专业发展及职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在学生发展评价上,应强化职业性、个性化和增值评价。通过动态跟踪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发展,评估教育对其职业能力及素养发展的增值效应,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学质量改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在课程评价方面,应采用以工作场所为中心的评价工具和情景模拟评价工具,基于工作任务进行评价内容设计。评价内容要涵盖学生在执行具体任务时所展现的专业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4.职业教育评价方法趋向过程性、数字化
职业教育未来评价方法将更加注重运用多元化、综合化的评价工具,追踪学校发展的动态数据,强化过程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具体而言,针对职业教育过程性评价不足的现状,课程评价应引入更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如入校调查、结构式观察、档案袋评价、项目评估和持续性考核等。这些方法能够动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保教学质量的真实反馈。在学生发展评价层面,职业教育评价可从过去单纯的结果性评价转向增值评价模式,避免单一的结果评价模式的弊端。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评价方式数字化转型。在数据采集上,充分利用智能教学环境数据、网络大数据和现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等,破除数据壁垒,补充差异数据,实现线上线下评价的有机结合,减少高职院校重复性工作,提高评估便捷性和实操性。同时,要加快建立数据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职业院校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确保数据安全和评价结果的公平性。
5.职业教育评价应用加强反馈性和诊断功能
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应用应加强反馈性和诊断功能。首先,要引入社会反馈机制。院校评价上,院校与第三方机构应建立信息及时沟通保障机制。院校应提升评价信息服务意识,第三方机构应建立定期的数据收集流程,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从而保障评价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并保证第三方评价的持续性和规范性。在学业评价上,应通过社会调查、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持续评估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这种反馈机制将帮助职业院校更准确地识别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职业教育产出能够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其次,评价结果应用要深度挖掘诊断功能。目前很多评价结果并未运用到职业院校,评价结果往往只是单纯上报,进而变成无效评价。未来,评价结果应通过多种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进行深度挖掘研究,帮助诊断和改进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北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24.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北京:全国教育大会,2024.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不同教学场景的教学评价研究”(立项号CDDB2229)的研究成果]
[作者:和震、黄伊禾,北京师范大学;宁玉红(通讯作者),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原载2024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
文章标题: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分析
本文地址: + 复制链接
-
2025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多少钱 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
4了解一所学校就首先要从学校的学费收取情况开始,那么学校的收费标准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性质来决定的,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同,因此收费也会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所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
01-08 查看详情
-
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2025年
0招生简章作为一所学校的名片,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首先要去了解到的,想要知道目前学校的办学招生情况的话,那么招生简章上面的信息就是大家需要去掌握到的,接下来邦博尔的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好了关于佛山市南海区理
01-08 查看详情
-
2025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计划 招生人数是多少(附要求、条件、对象)
0学校招生计划人数是根据专业不同,计划也是不同的,每年学校的招生计划可能都是会有一些变化的,所以邦博尔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目前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计划人数详细内容,信息仅供参考。一、佛山市
01-08 查看详情
-
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地址,乘车路线
0从线上了解学校信息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同学们还是得去到学校里面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才行,这样报读才会更加放心,那么最近不少学生都在咨询关于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
01-08 查看详情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院校
学历层次:大专 学校性质:公办
乐山育才职业学校
学历层次:中职 学校性质:公办
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兰州艺术学校)「中专」
学历层次:中职 学校性质:公办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专」
学历层次:中职 学校性质:公办